查看原文
其他

宝钢建设史:我们今天的取得成就离不开这些日本人 | 循迹晓讲

颜方平 循迹晓讲 2021-05-08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颜方平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60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近日,部分旅日缅甸人和日本的国会议员呼吁日本政府,考虑暂停或者停止对缅甸的ODA贷款。日本的“ODA”全称为“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主要途径。


日本从1999年起给予缅甸ODA贷款,帮忙缅甸建立各级学校、医院、电力与防洪设施。不唯缅甸,接受过日本ODA援助的国家还包括遍布亚非拉欧的近150个国家,以及非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从外援的数量来看,日本政府简直是个慈善组织,虽然在外援的背后,一定有本国利益考虑,但是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我国在日本对外ODA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到2012年,日本对华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总额达近40000亿日元,其中技术合作约占5%,无偿援助约占4%,优惠贷款约占91%

 

◎ 日本对中国援助金额 图/网络


可以说,近四十年间,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外来援助国。而日本的援助几乎伴随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历程,也见证了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


2019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日本援助中国的历史。节目视频传到国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国人都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个国家援助了中国经济发展,长达40年。

 

◎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纪录片 图/网络


在四十年中,日本的援助项目包括公路、机场、铁路、发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重要公共设施,上万公里的铁路电气化设施,以及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的重要设施都依赖日本的援助而建成。


而在上海,日本援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宝山钢铁集团


01

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


战后初期,日本国际地位降到低点,几乎没有对外辗转腾挪的空间。遭受战争重创的日本国内经济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些都催着日本政府积极拓展对外空间,而经济正是对外拓展空间的优良途径


◎ 《日美安保协议》 图/网络


日本数任首相,都提出了加强日美经济合作加强亚洲各国贸易,繁荣国内产业的施政纲领。日本的外交政策,被概括为“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对外事务当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 1960-2009年日本GDP情况 图/网络


可以说,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繁荣的国际贸易。


从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开始,日本接连加入了联合国和经合组织(OECD),进入60年代日本开始与世界各国恢复通商条约,这些举措让日本获得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和资源、能源供应。


日本发动二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希望成为亚洲国家的领袖,与西方社会分庭抗礼。


虽然战败,但日本的“亚洲主体意识”并未完全消失,日本依然希望能够领导亚洲逐渐发展起来,获得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当然作为亚洲的“领导”,日本也将重新成为世界的一极。


为此,日本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而日本对外援助也是从东南亚国家开始的。

 

◎ 1979-2000年度中国利用日元贷款情况 图/网络


1961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方针》,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


一是争取受侵略的国家与日本实现民族和解;二是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有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


随后,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四国最先收到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总计3643.5亿日元,折10.1亿美元。日本还与放弃战争赔款的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达成协议,提供83.2亿日元的技术援助。另有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蒙古等国也收到了这些援助。


随着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不断提高,日本从70年代开始大力援助阿拉伯国家,主要是政府开发援助贷款,也就是开头提到的ODA。

 

02

日本对中国的ODA


1978年,中国领导人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坐着新干线,小平发出了“我就是感觉到快”的感慨。这个“快”,既是惊叹于日本铁路技术的先进,更是惊叹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已经把我们这个刚刚从浩劫中走出来的国家远远落下了

 

◎ 在访日最后一天记者会上的讲话 图/网络


在新日铁工厂里,小平同志发现工厂没有几个工人在干活,他询问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停工了。日本工作人员介绍道,工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所有生产线上不需要太多的工人。承认自己的国家落后,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小平同志做到了这一点,也无愧于他是20世纪影响中国最重要的人之一的称号。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很多国家提供了援助,但由于政治原因,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虽然1972年开始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也没有条件对中国开展大规模援助。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日本把援助的方向转向中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国与日本地理相近,历史渊源深厚,虽然有战争杀戮和仇恨的阴云,但这改变不了中日两国人民向前看,向光明前途看的历史潮流。


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发展起来,给日本企业带来的市场扩张不是几个东南亚国家能比的。并且日本人也非常了解中国领导层的特点,如果真能举国一致办好事,那显然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 “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 图/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平同志访日,一方面是让中国人看到了日本的先进和发达,另一方面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领导人坚定不移开展经建设,推动国家融入现代人类文明的决心

 

因此,在日本政府的ODA大纲中,亚洲是唯一的重点援助方向,而中国又是重中之重。


1982到1986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援助对象国;1987到1992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援助对象国;1993年到1998年,中国又恢复为日本最大的援助对象国。20世纪末开始到21世纪初,日本对中国的援助逐渐减少,但这主要是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 新日铁的负责人稻山嘉宽:参与到宝钢建设是我这辈子的骄傲 图/网络


日本对中国的贷款采“轮次”制,日本以5-6年为一个轮次,作出一定数额的贷款承诺,再将这些承诺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同一个项目可以获得多个轮次的资金支持,而日本的援助轮次也能够与中国的五年经济计划相协调。


各个轮次的贷款数额分别为:1980-1984年,日本贷款总额约3300亿日元;1984-1989年,贷款总额4700亿日元;1990-1995年,贷款总额8100亿日元;1996年以后改变了轮次周期,1996-1998年的贷款总额为5800亿日元。

 

在日本对华援助的成绩单中,首都机场、浦东机场获得了日本1970亿日元的贷款,北京到秦皇岛的铁路获得了8240亿日元的贷款,杭州到衢州高速公路获得了3000亿日元贷款,秦皇岛港获得了4400亿日元贷款。


◎ |中日友好医院 图/网络


不仅是那些大型工程,还包括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等设施,为中国在改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宝山钢铁厂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建设也离不开日本援助的贡献。仅在上海一地,依靠日本ODA而建设起来的项目就包括宝山钢铁厂、上海广州天津电话网、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浦东机场、上海医疗设备检测中心、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松江永福小学、江桥养老院等。


日本对上海一地的ODA总额就达到了1570亿日元,其中贷款1535亿,直接援助35亿。

 

◎ 在稻山会长的新日铁的带领之下,总计有1000所公司参与了宝山钢铁厂工程 图/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仅钢铁产量严重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第三世界平均水平,技术也是非常落后。


同期日本高炉容积都在5000立方米,而中国的高炉容积仅数百立方米。自动化水平也远远落后日本,中国采用横列式轧机,人工喂钢,钢条经常穿人致死,而日本已经使用自动全连轧,每秒轧钢70米。


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严重制约着我国发展,例如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面板只能使用热轧钢板,厚重易生锈,光洁度差,而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均为先进的冷轧钢板。

 

为了改变我国钢铁行业严重落后的现状,国家决定在上海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


◎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动工典礼在高炉工地举行 图/网络


1977年,上海市先提出在宝山建造两个2500立方米大高炉。该方案立足国内当时的水平,但还是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冶金部和上海市的有关负责同志赴日本考察新日铁,与日方人员进行深入接触后,考虑寻求日本援助,在上海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厂。


其实,早在1973年,新日铁就曾经对武汉钢铁厂进行技术援助。但遭到造反派的破坏,新日铁还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到了70年代末,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国内的钢铁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


中国寻求日本援建钢铁厂,正好也是日本钢铁行业重整旗鼓的一次契机中国方面的考察同志和日本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一拍即合

 

不过,对于建设方案,中日双方出现了分歧。


中方的计划在宝山建设的只是一个钢铁基地,仍然附属于旧钢铁厂。但日方人员认为,光建设基地是无法赶上世界潮流的,必须引进最新技术,包括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全新的现代化钢铁厂


◎  图/网络


中央领导层在研判了日方建议之后,最终决定建设全新的宝山钢铁厂。


1978年2月,新日铁开始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进行技术引进谈判,签署了《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协议书》。

 

协议规定,新日铁负责以4000立方米高炉为中心的钢铁厂总体设计,技术水平不低于日本大分、君津两个制铁所,合同总价款为3900亿日元。


双方在价款支付方式上,中日之间还生了一些龃龉。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引进外资一直是为洪水猛兽,这一思想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引进外资依然十分谨慎。


宝钢总投资达301亿人民币,而当时全年财政总收入仅800亿人民币。与新日铁的合同总价折合20亿美元,而全国可用外汇储备也就20亿美元


因此,中国无法用现金支付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经过反复谈判,最终确定将支付条款由现汇改为卖房信贷,分期付款,合同总价的80%于交付后5年分10期支付,年利息7.25%

 

04

宝钢合同变更时间的解决


1980年,中央对经济建设计划进行了重新审视,压抑过热的经济建设,中止或者缩小了很多项目。同时,也有人提出宝山不适合兴建大型钢铁厂的意见,宝钢建设项目一度被人认为可能要“黄了”。


◎ 因为财政赤字问题,宝山项目面临停工的风险 图/网络


1981年1月,国家计委先后在北京、宝山两地举行了宝钢工程论证会。会上提出三种意见,一是暂时停建,二是按原计划继续建设,三是延长工期,缩小投资,分段建设。由于新日铁的合同已经履行到培训阶段,受影响的主要是宝钢与三菱重工之间的合同。

 

中方可以决定宝钢停建、缩小规模或者分段建设,日方却要按照合同向中方交付技术和设备了。虽然中方单方面取消订购合同,需要赔偿对方违约金,但这种单方面毁约行为,无疑让中国在日本政商界大大减分。一时间,日本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中方突然单方面变更合同的做法,更有媒体提议就此终止对华信贷。日本内阁委派前外相大来佐武郎为特使访华,了解毁约的具体原因。

 

当时,中国各项建设摊子铺得太大,步子迈得太快,导致四处出击,资金捉襟见肘。而干部工人的工资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也同时大幅上涨,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此中央决定压缩财政支出,对于钢铁、石油、化工等建设预算也不得不大幅度削减。面对日本特使的询问。小平同志亲口表示:“中国是重视信用的国家,不会给外国添麻烦”。


日方在充分了解中方的具体困难之后,对于中方提出的宝钢分期缓建的提议表示同意,撤销了与三菱重工签订的总价约3.28亿美元的合同,中方向日方偿付已进行工作部分的损失费用4000万美元。

 

◎ 除日本政府之外,从民间的金融机关,融资了3000亿日元的金额来支持宝山项目 图/网络

经过长达4个月的协商,日方提议,将第一批日元贷款中原本用于广州至衡阳铁路和五强溪水电站的1300亿日元,以及日本进出口银行追加的1000亿日元和商业融资700亿日元,共3000亿日元,作为新贷款用于宝钢一期工程,继续维持宝钢与日本企业的合同


1984年3月,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日本三菱重工等六家厂商就8个单元成套设备合同进行了修改合同谈判,签署了10个补充协议书,至此,一期工程合同的续签和修改工作基本结束,宝钢最终得以重启建设。

 

05

日本援建宝钢中的插曲


虽然宝钢的建设,对于中国带了巨大的技术革新,也让日本找到了成熟的对外投资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双赢的。但在日本援建宝钢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产品质量问题,有的是中日之间的信任纠纷。

 

◎ 宝钢训练机 图/网络


新日铁提供的设备,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如1982年就发生了六氟化硫开关质量问题。为此,新日铁高层特地来到宝钢,为产品质量问题致歉。除了新日铁,还有另外六家日本厂商提供的设备出现过问题,中方向日方索赔的共有21次。产品质量问题好解决,但信任纠纷问题就没有那么好解决了

 

众所周知,中日虽然上层总体上是友好的,但两国民众由于历史恩怨,很难一下子做到完全信任。很多中国民众出于历史情结,还有朴素的,乃至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对日本援华缺乏根本信任,只要商品质量稍有瑕疵,中方总习惯于怀疑日本在欺诈,故意将次品出售中国,骗取中国的资金。


这种怀疑,也造成了对于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由于中国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日本在援助中国的技术和设备的选择上,也注意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设备,对于超出中国操作维护保养水平,以及标准与中国现行标准相差太远的设备,日方选择了有所保留。


这一考虑本是出于善意。如环保设备,日方考虑到环保设备过于昂贵,中国的环保排放标准也比日本低,因此没有提供太多环保技术和装备。但在一些人看来,却变成日本故意把重污染排放给中国。

 

另外,日本援助建设宝钢,自然不可能让宝钢超过自身水平,成为新日铁未来的强劲对手。这是自然现象,人之常情。


◎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想法  图/网络


因此日本也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出口给宝钢。但宝钢的技术水平,还是达到了合同规定的大分、君津制铁所的水平,但也不可能高于君津。日方并没有违约,但中方却总觉得不是滋味,怀疑日本“有所保留”。


这种心态其实是很没有逻辑的,在中国一无所有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哪怕滴水之恩,也是额外的情分。如果日本一毛不拔,有些人是不是又要骂日本狼子野心,无情无义呢?

 

结语 


1985年9月15日,宝钢1号高炉正式点火,这意味着宝山钢铁厂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宝钢一期工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高的项目,由于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的当天破土动工,因此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1号工程”


宝钢一期工程共有4063立方米的高炉1座,450平方米烧结机1套,50孔焦炉4座,300吨转炉3座,直径140毫米无缝钢管轧机1套,1300毫米初轧及钢坯连坯机1套,总投资128.77亿元,包括引进技术和设备在内使用外汇27.8亿美元。


可以说,宝钢的建成,让中国钢铁业与世界钢铁业之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到20年

 

◎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务理事、摄南大学教授的武吉次朗


这个改革开放“1号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引进的日本技术和设备,并且在资金上充分运用了日本对华的援助贷款,前后共有2326位外国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新日铁的专家有300多人。


宝钢的建设历程,正好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就是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充分合作。没有以宝钢为代表的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成就。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伟大的一周:美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起到哪些效果?| 循迹晓讲


辛亥的先声:保路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循迹晓讲


古今中外,为何总有人替历史上的屠杀暴行作辩护?| 循迹晓讲


三百多年前,一个56岁的「努力家」被卷死了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